虚拟货币从业者需谨慎 职务侵占罪风险不容忽视

虚拟货币行业从业者需警惕职务侵占等违法行为

近期,加密行业从业者涉嫌职务侵占犯罪的案例引发关注。本文将分析这一问题,为行业从业者提供法律参考,明确合规底线。

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素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职务侵占罪的构成包括以下要素:

  1. 主体身份: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
  2. 客观行为:利用职务便利,将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
  3. 行为后果:根据侵占金额大小,可判处不同刑期

值得注意的是,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仅为3万元,门槛较低。

加密行业的特殊性

自2017年以来,中国内地对虚拟货币相关活动的监管不断收紧。2021年后,虚拟货币交易等活动被定性为"非法金融活动",相关企业纷纷迁往海外。

目前,国内较为安全的加密相关业务主要集中在不涉及发币的区块链项目和虚拟货币钱包公司等领域。尽管如此,一些境外虚拟货币交易所仍在国内保留技术和客服团队。

这种特殊情况在其他行业较为罕见——某项业务被官方定性为非法,但实际上仍在国内存续,甚至有时还会与司法机关进行某种形式的"合作"。

加密行业员工是否构成职务侵占罪主体

尽管一些加密企业的业务在国内被视为"非法金融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员工就不会构成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法院观点认为,公司业务性质并不影响对员工行为的法律评价。

在实践中,确定员工身份可能存在一定难度。除了劳动合同、社保缴纳等形式要素外,更重要的是考察公司是否对员工有实际管理和薪酬支付等职能。

对于涉及虚拟货币的职务侵占行为,主流虚拟货币通常被认可具有财产属性。但对于公司自发行代币或未上市代币的侵占行为,其定性仍存在较大争议。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在加密行业的适用

加密行业从业者可能同时面临职务侵占罪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风险。例如,某些案例中,行为人既利用职务便利收受他人财物,又非法占有公司资产。这种情况下可能构成数罪并罚,刑期较长。

结语

随着行业发展,大型虚拟货币交易所开始加强内部反腐力度。同时,新加坡、香港等地区也在加强对Web3产业的合规监管。未来,加密行业的内部合规管理可能会与传统互联网公司趋同,甚至更为严格。从业者应当提高法律意识,严守合规底线,共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4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MetaMask受害者vip
· 08-11 07:07
三万立案也太低了吧,不小心就碰红线了,慌...
回复0
幽灵地址挖掘机vip
· 08-11 07:02
三万就能进去?都不够我链上追踪成本的零头...
回复0
FlashLoanLarryvip
· 08-11 06:57
看过很多次这种情况... 管理员密钥是顶尖协议风险,真的
查看原文回复0
TradFi难民vip
· 08-11 06:46
三万?kcl出来买早餐都不够。。。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