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Omnichain: Web3网络的基石zkRollup作为Layer2赛道的代表,旨在解决以太坊的拥堵问题。然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属于Layer0赛道的zkOmnichain,其目标是构建整个Web3网络。尽管以太坊生态系统的影响力巨大,导致大多数人将注意力集中在zkRollup上,但我们不应忽视zkOmnichain的重要性。基于零知识证明的全链互操作性协议zkOmnichain被认为是区块链与Web3的圣杯,其意义非同寻常。以太坊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在变化。从2020年8月到2023年2月,以太坊的TVL占比已从高点下降到59.24%。尽管Web3的链层基础设施可能会长期保持"一超多强"的格局,且以太坊本身不断进行技术升级,但随着zkRollup、opRollup等以太坊Layer2对Layer1的流量吸收,以及BNB Chain、Polygon等竞争对手的强势增长,再加上Atpos、Sui等新公链的迅速崛起和Cosmos生态系统的快速发展,预计在2025年之后,以太坊的市场份额可能会长期低于50%。在2020年DeFi热潮之后,大多数应用都采用了最原始的方式实现多链部署,即在每条链上单独部署。这种方法不仅给开发者带来了部署和运营上的困难,还导致了流动性在各条链上严重割裂,以及相同Token在不同链间出现巨大的价格差异。应用实现全链覆盖的路径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通过中间共识协议与起始链和目标链进行互操作,代表有Cosmos、Polkadot、Multichain、Celer等;第二种是通过Optimistic机制完成与其他链的互操作,典型代表包括Synapse、Nomad、Hyperlane和LayerZero等;第三种是通过基于零知识证明的全链互操作协议zkOmnichain与其他链进行互操作,代表有Electron、Polymer、Succinct和Way Network等。此外,还有一种路径是将应用部署到一条全新的智能合约公链,然后通过这条链与其他链进行互操作,如ZetaChain和Map Protocol。但这种方式在开发和运营上都较为繁重,且需要直接与现有智能合约公链竞争资源。第一代中间链模式面临验证节点数量与安全性的权衡问题,且节点运营成本高昂,难以承担Web3网络基础设施的重任。因此,我们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非中间链模式上,重点考察第二代产品模式opOmnichain和第三代产品模式zkOmnichain。全链互操作性协议Layer0赛道类似于以太坊扩容方案Layer2赛道,形成了OP和ZK两大类解决方案。OP方案中的Optimistic Oracle子模式存在去中心化和共享安全性的问题,且有严格的信任假设。Optimistic Verification子模式虽然更加严谨,但仍存在延迟问题。相比之下,zkOmnichain具有更好的鲁棒性,能产生有效性证明,并通过严谨的数学和密码学验证实现完备性和公正性。通过采用如Groth16等技术,还可以进一步压缩证明大小,提高效率。zkOmnichain的出现为我们展示了从"链"到"网"的可能性,为构建支持大规模全链应用部署的Layer0基础设施提供了可行性。基于zkOmnichain的全链应用将带来多项重要变化:去除了昂贵的验证节点运营成本,消除了对中间代币和衍生代币的依赖,以及摆脱了对第三方受信主体如预言机的依赖。从单链到多链再到全链,这是Web3发展的大趋势。在未来三年内,全链应用有望逐步取代单链/多链应用,成为Web3应用的主流部署模式。zkOmnichain互操作性协议将成为实现这一进程的关键技术手段和基础设施。我们可以期待看到基于zkOmnichain的全链AMM、全链借贷、全链SocialFi和全链NFT等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zkOmnichain:引领Web3从链到网的革命性跃迁
zkOmnichain: Web3网络的基石
zkRollup作为Layer2赛道的代表,旨在解决以太坊的拥堵问题。然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属于Layer0赛道的zkOmnichain,其目标是构建整个Web3网络。尽管以太坊生态系统的影响力巨大,导致大多数人将注意力集中在zkRollup上,但我们不应忽视zkOmnichain的重要性。基于零知识证明的全链互操作性协议zkOmnichain被认为是区块链与Web3的圣杯,其意义非同寻常。
以太坊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在变化。从2020年8月到2023年2月,以太坊的TVL占比已从高点下降到59.24%。尽管Web3的链层基础设施可能会长期保持"一超多强"的格局,且以太坊本身不断进行技术升级,但随着zkRollup、opRollup等以太坊Layer2对Layer1的流量吸收,以及BNB Chain、Polygon等竞争对手的强势增长,再加上Atpos、Sui等新公链的迅速崛起和Cosmos生态系统的快速发展,预计在2025年之后,以太坊的市场份额可能会长期低于50%。
在2020年DeFi热潮之后,大多数应用都采用了最原始的方式实现多链部署,即在每条链上单独部署。这种方法不仅给开发者带来了部署和运营上的困难,还导致了流动性在各条链上严重割裂,以及相同Token在不同链间出现巨大的价格差异。
应用实现全链覆盖的路径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通过中间共识协议与起始链和目标链进行互操作,代表有Cosmos、Polkadot、Multichain、Celer等;第二种是通过Optimistic机制完成与其他链的互操作,典型代表包括Synapse、Nomad、Hyperlane和LayerZero等;第三种是通过基于零知识证明的全链互操作协议zkOmnichain与其他链进行互操作,代表有Electron、Polymer、Succinct和Way Network等。
此外,还有一种路径是将应用部署到一条全新的智能合约公链,然后通过这条链与其他链进行互操作,如ZetaChain和Map Protocol。但这种方式在开发和运营上都较为繁重,且需要直接与现有智能合约公链竞争资源。
第一代中间链模式面临验证节点数量与安全性的权衡问题,且节点运营成本高昂,难以承担Web3网络基础设施的重任。因此,我们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非中间链模式上,重点考察第二代产品模式opOmnichain和第三代产品模式zkOmnichain。
全链互操作性协议Layer0赛道类似于以太坊扩容方案Layer2赛道,形成了OP和ZK两大类解决方案。OP方案中的Optimistic Oracle子模式存在去中心化和共享安全性的问题,且有严格的信任假设。Optimistic Verification子模式虽然更加严谨,但仍存在延迟问题。
相比之下,zkOmnichain具有更好的鲁棒性,能产生有效性证明,并通过严谨的数学和密码学验证实现完备性和公正性。通过采用如Groth16等技术,还可以进一步压缩证明大小,提高效率。
zkOmnichain的出现为我们展示了从"链"到"网"的可能性,为构建支持大规模全链应用部署的Layer0基础设施提供了可行性。基于zkOmnichain的全链应用将带来多项重要变化:去除了昂贵的验证节点运营成本,消除了对中间代币和衍生代币的依赖,以及摆脱了对第三方受信主体如预言机的依赖。
从单链到多链再到全链,这是Web3发展的大趋势。在未来三年内,全链应用有望逐步取代单链/多链应用,成为Web3应用的主流部署模式。zkOmnichain互操作性协议将成为实现这一进程的关键技术手段和基础设施。我们可以期待看到基于zkOmnichain的全链AMM、全链借贷、全链SocialFi和全链NFT等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