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加密貨幣的4年週期還有效嗎?(什麼時候逃頂)



先上結論,最有可能的三種情景按優先級高低:

一(可能性高):週期被“拉長”。 減半後的牛市高點可能不再是嚴格的12-18個月,而是被宏觀經濟波動和機構資金流入所拉長或打亂,形成一個更平緩、更持久的牛市。

二(可能性中):波動“減弱”。 隨着ETF帶來的更多機構資金入場,市場變得更深、更具流動性,極端牛熊交替的波動性可能會減弱,比特幣更像是一種機構可以接受的“數字黃金”。

三(可能性低):週期“徹底失效”。 如果未來宏觀環境持續緊縮,或者出現無法預見的“黑天鵝”事件,完全壓倒所有減半帶來的利好,那麼4年週期模型將徹底失效。

正反邏輯展開來說:

1、爲什麼說週期正在“失效”或“改變”?

因爲新的變量正在從根本上重塑市場。

機構資金的參與: 穩定幣,美股上鏈,幣股(DAT)持續買入等因素以及之前的比特幣現貨ETF,這些都大大改變了遊戲規則。
它帶來了持續、龐大的機構資金流入,其規模遠超以往。牛市不再僅僅由散戶驅動,而是由傳統金融巨頭主導。這種新的力量使得減半的供應衝擊(邊際效應還在遞減)相形見絀。

宏觀經濟:加密市場與全球宏觀經濟的聯動性空前加強,特別是與联准会的貨幣政策(利率)和全球流動性直接掛鉤。

市場的成熟與多元化: 市場不再圍繞比特幣轉。以太坊,solana和穩定幣、rwa、AI+Crypto等新敘事,正在吸引大量資本,並形成了自己獨立的“小週期”。資本不再被動等待比特幣減半,而是主動尋找新的增長點,這使得整個市場不再步調一致。

2、不變的因素

歷史的規律性: 過去三次比特幣減半(2012、2016、2020)後,市場無一例外地都進入了爲期12-18個月的牛市。這種模式反復出現,是由減半帶來的供應衝擊、礦工成本上升共同作用的結果。

市場參與者的心理作用: 盡管有很多新變量,但從鏈上數據分析Glassnode可以看出,當前的資本流入和長期持有者行爲,與過去週期在同一階段的行爲模式“相互呼應”。這意味着,核心的供需動態和投資者心理依然在發揮作用。

結論:
減半原有的動力仍在但逐漸減弱,新的宏觀經濟因素和機構資金驅動正在主導新的週期形成。
市場參與者不應僅僅簡單的認爲有或者沒有4年週期,而是應該基於目前更復雜的可能性做好配置應對。

如果難以預判,那就不要預判。

(圖片來自@Foresight_News)
BTC-1.48%
ETH-5.61%
SOL-5.29%
RWA-7.81%
查看原文
post-image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