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學是什麼?從凱撒密碼到量子安全的現代信息守護者

robot
摘要生成中

當你用手機支付一杯咖啡、在聊天應用發送私密信息,或在雲端存儲工作文件時,無形的守護者——加密學(Cryptography)已在幕後運轉。源自希臘語“kryptós”(隱藏)與“graphía”(書寫),加密學本質是通過數學算法將信息轉化爲不可讀形式,在不可信環境中守護數據的科學。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將其定義爲“體現數據轉換原則、手段和方法的學科”,核心目標是防止未授權使用或篡改敏感信息。

##千年演進:從物理隱寫到數學迷宮 加密學的歷史與人類文明交織:

  • 古典時期(公元前 - 19 世紀末):中國西周“陰符”用竹片長度傳遞軍情(三寸=潰敗,五寸=求援);羅馬凱撒密碼以字母位移(如偏移量 3:A→D)加密命令;古希臘斯巴達棒(Scytale)則通過纏繞木棍的羊皮紙實現信息隱藏。
  • 機械革命(1900 - 1950):納粹 ENIGMA 密碼機用轉子組合生成 10¹⁴ 種密鑰,一度被視爲“不可破解”,直至圖靈團隊用“巨人”計算機破譯其密電,扭轉二戰戰局。
  • 現代奠基(1949 至今):1949 年香農提出擴散(明文影響多位密文)與混淆(密文與密鑰關係復雜化)理論,將加密推向數學化。1976 年 Diffie-Hellman 開創公鑰密碼體制,解決密鑰分發難題;次年 RSA 算法利用大數分解復雜度,奠定非對稱加密基石。

##五大核心目標:構建數字信任的支柱 現代加密學通過技術實現五重防護:

  1. 機密性(Confidentiality):AES-256 加密銀行卡號,確保僅授權方可讀。
  2. 完整性(Integrity):SHA-3 哈希值驗證電子合同傳輸中是否被篡改。
  3. 認證性(Authentication):RSA 數字證書驗證網站服務器真僞,抵御釣魚攻擊。
  4. 不可否認性(Non-repudiation):ECDSA 籤名確保比特幣交易發起者無法抵賴。
  5. 可用性(Availability):抗攻擊算法設計保障加密服務持續可用。

##三大技術類型:對稱、非對稱與混合協同

  • 對稱加密:AES、SM4 等單鑰算法速度快,適合大數據加密(如硬盤全盤加密),但密鑰分發需安全通道。
  • 非對稱加密:RSA、ECC 公鑰加密私鑰解密,解決密鑰分發痛點,支撐數字證書體系,但計算開銷較大。
  • 混合系統:TLS 1.3 協議握手階段用 RSA 交換密鑰,數據傳輸用 AES 加密,兼顧安全與效率。

##前沿突破:量子威脅與輕量化革命 2025 年加密學正經歷雙重進化:

  • 後量子密碼(PQC)崛起:2022 年 NIST 標準化 CRYSTALS-Kyber(基於格理論),抵御量子計算攻擊。2025 年 8 月,Solana 與 Sui 區塊鏈的 EdDSA 籤名方案因支持零知識證明無縫升級至 PQC,被視爲比比特幣 ECDSA 更量子安全的架構。
  • 輕量化密碼落地 IoT:2025 年 8 月 14 日,NIST 發布 Ascon 輕量級加密標準,其認證加密方案 Ascon-AEAD128 僅需 2.8 KB 內存,爲傳感器、醫療植入設備等受限終端提供安全底座。
  • 全同態加密(FHE)實用化:支持雲端直接計算加密數據(如醫療記錄分析),2025 年 FHE 在區塊鏈隱私交易(如 FHE Rollups)與 AI 聯邦學習中加速落地。

##未來展望 從凱撒大帝的字母位移到今日抗量子攻擊的數學迷宮,加密學始終是數字世界的“隱形護甲”。隨着 2025 年 NIST 輕量級標準 Ascon 的發布、FHE 在雲計算中的滲透,以及區塊鏈的量子安全升級,加密學已不僅是“隱藏的藝術”,更是構建數字文明信任的基石。當量子計算機的陰影逼近(專家預測威脅窗口在 2030 - 2040 年),這場圍繞信息主權的攻防戰,才剛剛進入新回合。

FHE5.09%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