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股將登入區塊鏈?STO潛在商機近期,某知名加密貨幣交易平台的高層表示正在考慮將公司股票代幣化,以實現在其自家區塊鏈上交易美股。這一舉動引發了市場對證券型代幣發行(STO)的renewed關注。在當前創新相對匱乏的加密市場中,這無疑是一個令人期待的新方向。如果順利推進,美股有望成爲繼穩定幣和國債之後的第三大真實世界資產(RWA)類別。若監管框架明確,爲美股代幣提供足夠的靈活性,其規模有可能在短期內超越目前的國債代幣,因爲它更符合加密用戶對高波動性和投機性的偏好。相較於本輪週期出現的其他概念,鏈上美股的價值主張更爲清晰,供需雙方的需求也很明確。其核心優勢在於提供更大的自由市場和優越的可組合性:1. 擴大交易市場規模:爲美股提供全天候、無國界、無許可的交易場所,這是傳統交易所目前無法實現的。2. 優越的可組合性:通過與現有DeFi基礎設施結合,美股資產可作爲抵押物、保證金,用於構建指數和基金產品,衍生出多種創新玩法。對供需雙方而言,這一模式都具有吸引力:- 供給方(美股上市公司)可以通過區塊鏈平台觸達全球投資者,獲得更多潛在買盤。- 需求方(投資者)能夠突破地域限制,直接配置和投機美股資產。實際上,美股上鏈的構想並非首次出現。早在2020年,某交易平台就曾嘗試通過發行證券型代幣上市,但因監管障礙而擱置。上一輪DeFi熱潮中,也出現過美股合成資產產品,但同樣因監管壓力而逐漸式微。更早在2017年,一些項目就推廣過STO概念,即企業通過區塊鏈技術發行代表證券權益的代幣。如今,STO概念重新受到關注,主要得益於監管態度的轉變,從強監管對抗轉向支持合規框架內的創新。在可預見的未來,STO可能成爲本輪週期中少數幾個影響較大、商業邏輯清晰且潛力巨大的加密商業敘事之一。然而,STO能否真正起勢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盡管監管機構近期的舉措表明其對STO態度趨於寬松,但清晰的合規框架何時出臺仍是未知數。這將直接影響相關公司推進的速度。值得關注的是,本月舉行的一場圓桌會議上,某交易平台的首席法務作爲主講嘉賓之一,討論了"定義證券地位:歷史與未來路徑"等主題。這或許預示着STO相關的合規框架正在積極醞釀中。總的來說,STO敘事雖然潛力巨大,但其發展進程仍需密切關注。如果相關合規框架出臺速度較慢,當前的熱度可能會逐漸消退。投資者在關注這一領域時,應當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持續關注監管動向和市場反應。
美股上鏈:STO再度引爆 鏈上交易與DeFi融合帶來新機遇
美股將登入區塊鏈?STO潛在商機
近期,某知名加密貨幣交易平台的高層表示正在考慮將公司股票代幣化,以實現在其自家區塊鏈上交易美股。這一舉動引發了市場對證券型代幣發行(STO)的renewed關注。
在當前創新相對匱乏的加密市場中,這無疑是一個令人期待的新方向。如果順利推進,美股有望成爲繼穩定幣和國債之後的第三大真實世界資產(RWA)類別。若監管框架明確,爲美股代幣提供足夠的靈活性,其規模有可能在短期內超越目前的國債代幣,因爲它更符合加密用戶對高波動性和投機性的偏好。
相較於本輪週期出現的其他概念,鏈上美股的價值主張更爲清晰,供需雙方的需求也很明確。其核心優勢在於提供更大的自由市場和優越的可組合性:
擴大交易市場規模:爲美股提供全天候、無國界、無許可的交易場所,這是傳統交易所目前無法實現的。
優越的可組合性:通過與現有DeFi基礎設施結合,美股資產可作爲抵押物、保證金,用於構建指數和基金產品,衍生出多種創新玩法。
對供需雙方而言,這一模式都具有吸引力:
實際上,美股上鏈的構想並非首次出現。早在2020年,某交易平台就曾嘗試通過發行證券型代幣上市,但因監管障礙而擱置。上一輪DeFi熱潮中,也出現過美股合成資產產品,但同樣因監管壓力而逐漸式微。
更早在2017年,一些項目就推廣過STO概念,即企業通過區塊鏈技術發行代表證券權益的代幣。如今,STO概念重新受到關注,主要得益於監管態度的轉變,從強監管對抗轉向支持合規框架內的創新。
在可預見的未來,STO可能成爲本輪週期中少數幾個影響較大、商業邏輯清晰且潛力巨大的加密商業敘事之一。
然而,STO能否真正起勢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盡管監管機構近期的舉措表明其對STO態度趨於寬松,但清晰的合規框架何時出臺仍是未知數。這將直接影響相關公司推進的速度。
值得關注的是,本月舉行的一場圓桌會議上,某交易平台的首席法務作爲主講嘉賓之一,討論了"定義證券地位:歷史與未來路徑"等主題。這或許預示着STO相關的合規框架正在積極醞釀中。
總的來說,STO敘事雖然潛力巨大,但其發展進程仍需密切關注。如果相關合規框架出臺速度較慢,當前的熱度可能會逐漸消退。投資者在關注這一領域時,應當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持續關注監管動向和市場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