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太坊邁向萬級 TPS:實時證明與原生 Rollup 的關鍵作用以太坊正在向每秒處理 1 萬筆交易的目標邁進,而零知識證明技術正成爲這一擴容進程的核心驅動力。本文將聚焦於實時證明的技術挑戰、證明者的參與機制、主網架構切換面臨的安全問題,以及"原生 Rollup"如何成爲零知識擴容的最終形態。## 實時證明:以太坊擴容的關鍵技術實時證明是指在不到 12 秒內,對以太坊主網的一個區塊完成零知識證明的生成過程。一旦實現,以太坊就能將區塊驗證邏輯納入協議本身,在保證可驗證性的同時大幅提高 Gas 上限,從而實現主網的大規模擴容。實現實時證明不僅需要先進的 zkVM 技術,還需要對以太坊協議層進行調整。預計明年的網路升級將引入"區塊驗證與立即執行的解耦"機制,爲證明者提供更充足的時間生成 zkEVM 證明。某區塊鏈項目已發布最新的 zkVM,在 200 張 GPU 的集羣下,能夠對 93% 的主網區塊實時生成證明。他們有信心在年底前將這一比例提高到 99%。對於無法及時生成證明的極少數區塊,協議設計中已考慮容錯機制。以太坊還在考慮將區塊時間從 12 秒縮短至 6 秒,這將顯著提升用戶體驗,但也給證明者帶來了更大的挑戰。不過,考慮到零知識技術每年性能都能提升 10 倍,業內人士對此並不擔心。## 以太坊證明者的硬件要求爲實現實時證明,以太坊基金會爲證明者設定了初步技術目標:硬件成本控制在 10 萬美元以內,電力消耗低於 10 千瓦。這個要求雖然看似不低,但實際上比運行大型數據中心的門檻要低得多。需要注意的是,證明者和驗證者是兩個不同的角色。驗證者運行節點參與共識,而證明者的任務是生成零知識證明。一旦某筆交易的證明被正確生成,網路中只需驗證該證明的正確性,無需重復執行交易。業內預計,到明年初,證明者的硬件需求可能降低至 16 張顯卡左右,總成本控制在 1 萬至 3 萬美元之間。同時,已有項目在測試網上搭建了由數百個證明者組成的去中心化網路,採用競爭式證明機制,讓時間更短、成本更低的參與者勝出。## 主網切換爲零知識架構的挑戰將以太坊主網切換爲零知識證明架構,是繼去年從工作量證明過渡到權益證明之後的又一次重大技術挑戰。這個過程不僅需要重構協議層,還必須考慮各種潛在的安全風險。可能的風險包括惡意攻擊者插入"證明者殺手"導致網路驗證機制失效,或網路活躍度驟降導致交易手續費不足以支付證明成本等。整個過渡過程可能需要幾年時間,特別需要關注安全方面的隱患。以太坊還計劃對共識層進行根本性的架構重構,構建名爲"Beam Chain"的新型結構,目標是在設計之初就爲零知識證明優化。未來整個以太坊的數據驗證工作可能在一臺普通筆記本電腦的 CPU 上完成。## 原生 Rollup:零知識擴容的終極形態隨着主網集成 zkEVM,"原生 Rollup"的概念開始浮現。通過將 zkEVM 集成至主網,讓以太坊驗證者直接驗證 Rollup 的狀態轉換證明,實現真正由主網驗證、保障安全的二層網路。這需要在以太坊客戶端中新增"execute precompile"代碼,允許驗證者直接校驗二層網路生成的零知識狀態轉移證明。如果實現,未來無論是發生在主網還是原生 Rollup 上的交易,其最終結算與安全性都將由同一組以太坊驗證者保障。原生 Rollup 被視爲 ETH 2.0 分片方案的升級版,不再是運行 64 個結構相同的分片鏈,而是以高度可編程、可定制的方式構建異構 Rollup 系統,服務不同場景與用戶需求。雖然原生 Rollup 尚未正式寫入以太坊路線圖,但隨着 zkEVM 啓動、主網架構重構,爲其預設接口與預編譯邏輯已成爲可預見的技術趨勢。如果進展順利,相關改進提案可能在年底提交,並在後續的網路升級中落地部署。
以太坊萬TPS擴容進展:實時證明與原生Rollup成關鍵
以太坊邁向萬級 TPS:實時證明與原生 Rollup 的關鍵作用
以太坊正在向每秒處理 1 萬筆交易的目標邁進,而零知識證明技術正成爲這一擴容進程的核心驅動力。本文將聚焦於實時證明的技術挑戰、證明者的參與機制、主網架構切換面臨的安全問題,以及"原生 Rollup"如何成爲零知識擴容的最終形態。
實時證明:以太坊擴容的關鍵技術
實時證明是指在不到 12 秒內,對以太坊主網的一個區塊完成零知識證明的生成過程。一旦實現,以太坊就能將區塊驗證邏輯納入協議本身,在保證可驗證性的同時大幅提高 Gas 上限,從而實現主網的大規模擴容。
實現實時證明不僅需要先進的 zkVM 技術,還需要對以太坊協議層進行調整。預計明年的網路升級將引入"區塊驗證與立即執行的解耦"機制,爲證明者提供更充足的時間生成 zkEVM 證明。
某區塊鏈項目已發布最新的 zkVM,在 200 張 GPU 的集羣下,能夠對 93% 的主網區塊實時生成證明。他們有信心在年底前將這一比例提高到 99%。對於無法及時生成證明的極少數區塊,協議設計中已考慮容錯機制。
以太坊還在考慮將區塊時間從 12 秒縮短至 6 秒,這將顯著提升用戶體驗,但也給證明者帶來了更大的挑戰。不過,考慮到零知識技術每年性能都能提升 10 倍,業內人士對此並不擔心。
以太坊證明者的硬件要求
爲實現實時證明,以太坊基金會爲證明者設定了初步技術目標:硬件成本控制在 10 萬美元以內,電力消耗低於 10 千瓦。這個要求雖然看似不低,但實際上比運行大型數據中心的門檻要低得多。
需要注意的是,證明者和驗證者是兩個不同的角色。驗證者運行節點參與共識,而證明者的任務是生成零知識證明。一旦某筆交易的證明被正確生成,網路中只需驗證該證明的正確性,無需重復執行交易。
業內預計,到明年初,證明者的硬件需求可能降低至 16 張顯卡左右,總成本控制在 1 萬至 3 萬美元之間。同時,已有項目在測試網上搭建了由數百個證明者組成的去中心化網路,採用競爭式證明機制,讓時間更短、成本更低的參與者勝出。
主網切換爲零知識架構的挑戰
將以太坊主網切換爲零知識證明架構,是繼去年從工作量證明過渡到權益證明之後的又一次重大技術挑戰。這個過程不僅需要重構協議層,還必須考慮各種潛在的安全風險。
可能的風險包括惡意攻擊者插入"證明者殺手"導致網路驗證機制失效,或網路活躍度驟降導致交易手續費不足以支付證明成本等。整個過渡過程可能需要幾年時間,特別需要關注安全方面的隱患。
以太坊還計劃對共識層進行根本性的架構重構,構建名爲"Beam Chain"的新型結構,目標是在設計之初就爲零知識證明優化。未來整個以太坊的數據驗證工作可能在一臺普通筆記本電腦的 CPU 上完成。
原生 Rollup:零知識擴容的終極形態
隨着主網集成 zkEVM,"原生 Rollup"的概念開始浮現。通過將 zkEVM 集成至主網,讓以太坊驗證者直接驗證 Rollup 的狀態轉換證明,實現真正由主網驗證、保障安全的二層網路。
這需要在以太坊客戶端中新增"execute precompile"代碼,允許驗證者直接校驗二層網路生成的零知識狀態轉移證明。如果實現,未來無論是發生在主網還是原生 Rollup 上的交易,其最終結算與安全性都將由同一組以太坊驗證者保障。
原生 Rollup 被視爲 ETH 2.0 分片方案的升級版,不再是運行 64 個結構相同的分片鏈,而是以高度可編程、可定制的方式構建異構 Rollup 系統,服務不同場景與用戶需求。
雖然原生 Rollup 尚未正式寫入以太坊路線圖,但隨着 zkEVM 啓動、主網架構重構,爲其預設接口與預編譯邏輯已成爲可預見的技術趨勢。如果進展順利,相關改進提案可能在年底提交,並在後續的網路升級中落地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