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密行業的現狀與未來:挑戰與機遇並存近期,"加密羞恥"這一詞匯在業內頻繁出現。有人因感覺區塊鏈未能爲社會創造實質價值而感到羞愧,也有人因市場低迷而不願提及。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情緒不僅存在於普通投資者中,就連深耕行業多年的以太坊核心開發者也有類似感受。2024年8月5日,在市場大幅下跌之際,一位以太坊基金會成員發表了一篇言論。他將加密資產行業與航天技術相比較,指出後者通過火箭發射研究不斷推動人類進步,而加密資產行業更像是爲投機者準備的賭場,並未創造真正的社會價值。這位開發者承認穩定幣確實發揮了作用,但他同時也認爲:- 比特幣最初試圖成爲避險資產的目標已經失敗,劇烈的價格波動使其難以實現初衷。- 去中心化交易所更多地促進了投機而非實質性價值創造。- 一些數據分析工具雖然可用於市場分析,但本質上仍然服務於一個投機性質的市場。- 雖然技術上實現了高交易吞吐量,但目前的應用場景幾乎僅限於支持大量模因幣的發行,而非創造真正有價值的服務或產品。確實,技術本身並非目的,發展技術從而爲公衆帶來實質性的生活改善才是關鍵。而當前,且不提生活是否得到改善,事實上如果想確保生活或生命安全,對自己所從事的行業和持有的加密資產保持低調,似乎更爲穩妥。近期,多起針對加密行業從業者的犯罪事件見諸報端。一位比特幣持有者在烏克蘭首都遭綁架並遇害,價值約20.7萬美元的比特幣被竊取。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的一次區塊鏈會議上,也有多名參會者遭到搶劫。一位行業專家指出,美國存在專門針對比特幣持有者的有組織犯罪團夥。因此,爲了保護自身安全,許多人選擇對外隱藏身分。加密資產市場的不穩定性和波動性也是讓部分從業者"難以啓齒"的原因之一。價格暴跌導致投資者和持有者信心受損,也影響了公衆對整個行業的看法。然而,我們需要認識到加密行業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缺乏實際應用。除了比特幣和少數生態系統外,大多數項目仍缺乏實質性的應用場景。所有技術開發似乎只爲投機提供了便利。盡管如此,從市場角度來看,投機者爲市場中的許多子板塊補充了流動性,客觀上彌補了流動性缺口。價值投資者和投機者各有其存在的意義,如果沒有投機者,市場的活躍性可能會大大降低。因此,理解投機者對市場的重要性有助於我們更加理性地看待行業內的各種現象。此外,從人身安全角度出發,隱藏加密從業者身分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是因爲缺乏價值感或市場波動而感到羞恥,則可能是不必要的,加密在當下有其存在的現實意義,未來也有不斷拓展的實際應用場景。比特幣作爲首個成功的去中心化數字資產實驗,不需要中央銀行或其他權威機構來維護其運行。這一特性使其能夠在全球範圍內自由流通,無需傳統金融機構的中介作用。雖然其波動性極大,但對於一些投資者來說,它是一種長期的價值存儲手段,類似於黃金的角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法定貨幣因通貨膨脹而貶值的風險。對於本國法定貨幣通脹嚴重的國家,比特幣成爲了一種替代手段。例如,某國在2021年正式宣布比特幣成爲該國的法定貨幣之一,以應對本國貨幣貶值的問題。同時,比特幣有助於提高金融包容性,爲那些無法獲得傳統銀行服務的人羣提供了一種新的支付和儲蓄方式。此外,比特幣引入了區塊鏈技術,這項技術的應用遠遠超出了加密資產本身,包括供應鏈管理、身分驗證等多個領域。穩定幣因其價值穩定,被廣泛應用於跨境支付領域,一些國際匯款服務允許用戶使用穩定幣進行轉帳,無需支付額外費用。這進一步降低了國際匯款的成本,並提高了效率。將加密資產與航天技術類比可能並不恰當。火箭有着明確的目的——將物體送入太空,而加密資產和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目的,就像互聯網技術一樣,不局限於特定目的,而有着自我迭代、與時俱進的生命力。比起火箭,5G技術也許是一個更恰當的類比。在最近結束的一場國際體育盛會中,5G技術被廣泛應用於賽事的直播和數據傳輸。例如,轉播服務機構在轉播中使用了5G攝像頭和超高清畫面技術,爲全球觀衆提供了更高質量的觀看體驗。在10年前,2G、3G就足夠使用的年代,很少有人能想到5G會有什麼應用場景。但是今天,僅以某國爲例,5G應用已經覆蓋了70%的國民經濟大類,5G商業化項目超過9.4萬個。所以,在初期階段看似應用場景不明的技術,隨着技術的進步也許會逐漸展現出其巨大的社會價值。區塊鏈技術的核心特點是鏈上信息不可篡改,這增加了數據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將其應用於慈善領域,可提高捐贈者的信任感,而在食品供應鏈中,區塊鏈可用於追蹤食品的來源和歷史,讓食品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同時其加密技術可用於身分驗證,確保只有授權用戶能夠訪問特定資源,同時增強數據安全性,降低身分盜用和數據泄露的風險。雖然當前看來,加密資產和區塊鏈的開發人員投入人力物力搞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交易處理能力,主要被應用於模因幣和投機場景,但未來的關鍵在於如何將這些技術應用於更具實用價值的場景。正如5G技術的發展歷程所示,隨着技術的成熟和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加密資產和區塊鏈技術也將逐步證明其價值。比特幣誕生於2008年的金融危機,出於對傳統貨幣系統的失望,其創造者設計了一種沒有中央發行機構的數字貨幣。加密資產的出現,起初是對傳統金融和政府的一種挑戰,但時至今日,各國政府開始逐漸爲加密行業建立相關法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對該行業的認可。2023年,歐洲議會通過了一項加密資產市場監管法案。這項法案對於加密資產行業來說是一項重要的進展,因爲它爲加密資產在整個歐洲地區提供一個全面的監管框架,包括但不限於加密資產的發行、交易和托管服務。今年,美國相繼批準了比特幣和以太坊的現貨ETF,標志着加密資產進入市場主流。同時,美國正在醞釀一項新提案,旨在建立比特幣免稅數字經濟區,通過提供免稅的交易環境來促進比特幣的使用和發展。在2024年8月,俄羅斯總統簽署了一項法律,使加密挖礦合法化。在之前的一次經濟問題會議上,俄羅斯政府也強調了加密資產作爲一個有前景的經濟領域的重要性,並計劃迅速建立法律框架和監管體系。這些國家和地區對加密資產採取了更爲規範的監管措施,從建立全面的監管框架到促進特定加密資產的發展,體現了政府對行業未來發展的積極預期,也從政府視角對"加密羞恥"的問題給出了回答。加密行業的參與者無需因此感到羞恥,可以堅持初心繼續前進。同時,也不應無條件地炫耀自己的加密資產,至少要先確保自身處於安全的環境中。加密技術的存在是必要的,尤其是在認識到加密行業的生命力源泉後。而在當下,我們最需要的是保持耐心,期待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和成熟。
加密行業現狀:挑戰與機遇並存 實用場景亟待開發
加密行業的現狀與未來:挑戰與機遇並存
近期,"加密羞恥"這一詞匯在業內頻繁出現。有人因感覺區塊鏈未能爲社會創造實質價值而感到羞愧,也有人因市場低迷而不願提及。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情緒不僅存在於普通投資者中,就連深耕行業多年的以太坊核心開發者也有類似感受。
2024年8月5日,在市場大幅下跌之際,一位以太坊基金會成員發表了一篇言論。他將加密資產行業與航天技術相比較,指出後者通過火箭發射研究不斷推動人類進步,而加密資產行業更像是爲投機者準備的賭場,並未創造真正的社會價值。
這位開發者承認穩定幣確實發揮了作用,但他同時也認爲:
確實,技術本身並非目的,發展技術從而爲公衆帶來實質性的生活改善才是關鍵。而當前,且不提生活是否得到改善,事實上如果想確保生活或生命安全,對自己所從事的行業和持有的加密資產保持低調,似乎更爲穩妥。
近期,多起針對加密行業從業者的犯罪事件見諸報端。一位比特幣持有者在烏克蘭首都遭綁架並遇害,價值約20.7萬美元的比特幣被竊取。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的一次區塊鏈會議上,也有多名參會者遭到搶劫。一位行業專家指出,美國存在專門針對比特幣持有者的有組織犯罪團夥。因此,爲了保護自身安全,許多人選擇對外隱藏身分。
加密資產市場的不穩定性和波動性也是讓部分從業者"難以啓齒"的原因之一。價格暴跌導致投資者和持有者信心受損,也影響了公衆對整個行業的看法。
然而,我們需要認識到加密行業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缺乏實際應用。除了比特幣和少數生態系統外,大多數項目仍缺乏實質性的應用場景。所有技術開發似乎只爲投機提供了便利。
盡管如此,從市場角度來看,投機者爲市場中的許多子板塊補充了流動性,客觀上彌補了流動性缺口。價值投資者和投機者各有其存在的意義,如果沒有投機者,市場的活躍性可能會大大降低。
因此,理解投機者對市場的重要性有助於我們更加理性地看待行業內的各種現象。此外,從人身安全角度出發,隱藏加密從業者身分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是因爲缺乏價值感或市場波動而感到羞恥,則可能是不必要的,加密在當下有其存在的現實意義,未來也有不斷拓展的實際應用場景。
比特幣作爲首個成功的去中心化數字資產實驗,不需要中央銀行或其他權威機構來維護其運行。這一特性使其能夠在全球範圍內自由流通,無需傳統金融機構的中介作用。雖然其波動性極大,但對於一些投資者來說,它是一種長期的價值存儲手段,類似於黃金的角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法定貨幣因通貨膨脹而貶值的風險。
對於本國法定貨幣通脹嚴重的國家,比特幣成爲了一種替代手段。例如,某國在2021年正式宣布比特幣成爲該國的法定貨幣之一,以應對本國貨幣貶值的問題。同時,比特幣有助於提高金融包容性,爲那些無法獲得傳統銀行服務的人羣提供了一種新的支付和儲蓄方式。
此外,比特幣引入了區塊鏈技術,這項技術的應用遠遠超出了加密資產本身,包括供應鏈管理、身分驗證等多個領域。穩定幣因其價值穩定,被廣泛應用於跨境支付領域,一些國際匯款服務允許用戶使用穩定幣進行轉帳,無需支付額外費用。這進一步降低了國際匯款的成本,並提高了效率。
將加密資產與航天技術類比可能並不恰當。火箭有着明確的目的——將物體送入太空,而加密資產和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目的,就像互聯網技術一樣,不局限於特定目的,而有着自我迭代、與時俱進的生命力。
比起火箭,5G技術也許是一個更恰當的類比。在最近結束的一場國際體育盛會中,5G技術被廣泛應用於賽事的直播和數據傳輸。例如,轉播服務機構在轉播中使用了5G攝像頭和超高清畫面技術,爲全球觀衆提供了更高質量的觀看體驗。在10年前,2G、3G就足夠使用的年代,很少有人能想到5G會有什麼應用場景。但是今天,僅以某國爲例,5G應用已經覆蓋了70%的國民經濟大類,5G商業化項目超過9.4萬個。
所以,在初期階段看似應用場景不明的技術,隨着技術的進步也許會逐漸展現出其巨大的社會價值。區塊鏈技術的核心特點是鏈上信息不可篡改,這增加了數據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將其應用於慈善領域,可提高捐贈者的信任感,而在食品供應鏈中,區塊鏈可用於追蹤食品的來源和歷史,讓食品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同時其加密技術可用於身分驗證,確保只有授權用戶能夠訪問特定資源,同時增強數據安全性,降低身分盜用和數據泄露的風險。
雖然當前看來,加密資產和區塊鏈的開發人員投入人力物力搞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交易處理能力,主要被應用於模因幣和投機場景,但未來的關鍵在於如何將這些技術應用於更具實用價值的場景。正如5G技術的發展歷程所示,隨着技術的成熟和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加密資產和區塊鏈技術也將逐步證明其價值。
比特幣誕生於2008年的金融危機,出於對傳統貨幣系統的失望,其創造者設計了一種沒有中央發行機構的數字貨幣。加密資產的出現,起初是對傳統金融和政府的一種挑戰,但時至今日,各國政府開始逐漸爲加密行業建立相關法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對該行業的認可。
2023年,歐洲議會通過了一項加密資產市場監管法案。這項法案對於加密資產行業來說是一項重要的進展,因爲它爲加密資產在整個歐洲地區提供一個全面的監管框架,包括但不限於加密資產的發行、交易和托管服務。
今年,美國相繼批準了比特幣和以太坊的現貨ETF,標志着加密資產進入市場主流。同時,美國正在醞釀一項新提案,旨在建立比特幣免稅數字經濟區,通過提供免稅的交易環境來促進比特幣的使用和發展。
在2024年8月,俄羅斯總統簽署了一項法律,使加密挖礦合法化。在之前的一次經濟問題會議上,俄羅斯政府也強調了加密資產作爲一個有前景的經濟領域的重要性,並計劃迅速建立法律框架和監管體系。
這些國家和地區對加密資產採取了更爲規範的監管措施,從建立全面的監管框架到促進特定加密資產的發展,體現了政府對行業未來發展的積極預期,也從政府視角對"加密羞恥"的問題給出了回答。
加密行業的參與者無需因此感到羞恥,可以堅持初心繼續前進。同時,也不應無條件地炫耀自己的加密資產,至少要先確保自身處於安全的環境中。
加密技術的存在是必要的,尤其是在認識到加密行業的生命力源泉後。而在當下,我們最需要的是保持耐心,期待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