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共識是貨幣的基礎,Meme 或許值得一次重新定義。
撰文:ChandlerZ,Foresight News
Meme 幣歷來是加密世界中最受關注卻又最容易被忽視的資產類型之一。一方面,它們常以極低的門檻迅速激活市場熱情,短時間內帶動交易量激增;另一方面,大多數 Meme 幣項目生命週期極短,缺乏深層治理邏輯與價值支撐,最終淪爲投機循環中的消耗品。
基於此,MemeCore 宣布推出「Proof of Meme(PoM)」機制,結合其新一代 Meme 經濟模型「Meme 2.0」願景,爲 Meme 幣生態開闢一條全新的發展路徑。區別於傳統 Meme 項目偏向投機與短線拉升的運行方式,MemeCore 的核心目標是將 Meme 轉化爲「持續性文化資本」,並通過系統化的鏈上激勵模型,驅動創作者、社區與協議三者之間形成可延展的參與網路。
Meme 幣爆紅的邏輯歷來明確,用社區梗、表情包、熱點符號在短時間內激發市場情緒,從而獲得極高的交易動能。然而,這種機制的本質是以注意力爲燃料,在缺乏後續機制承接的情況下,熱度迅速轉化爲拋壓,社區活躍度斷崖式下滑,項目基本難以進入下一個演化階段。
更關鍵的問題在於,過去的 Meme 幣項目大多無法爲創作者、傳播者和普通持幣者提供可持續的價值參與路徑。傳播行爲與資產收益脫鉤,文化參與與社區協作缺乏正向激勵,導致大量真實內容貢獻者被邊緣化,話語權反而集中在早期屯幣者與二級市場操盤者手中。
因此,MemeCore 所試圖解決的問題並非「如何創造下一個熱點」,而是如何爲 Meme 幣生態中的行爲者提供持續動力,使其形成內容沉澱、激勵閉環與價值正循環。
MemeCore 提出的「Meme 2.0」理念,並不是對傳統 Meme 玩法的簡單延伸,而是一次敘事和模型的雙重轉向。它將 Meme 定位爲一種具有協作性和增值能力的文化資產,而非一次性的情緒投射工具。其核心觀點是:如果 Meme 可以創造共鳴,就應該擁有激勵渠道;如果傳播有價值,就應該在鏈上被確認和獎勵。
這一理念的落地依賴於基礎設施層面的支撐。MemeCore 並非部署在第三方公鏈之上,而是獨立構建了一條具備原生激勵、資產鑄造與合約交互能力的 Layer1 網路。這一決策的背後是明確的定位:將文化內容與鏈上激勵的融合從外圍插件轉變爲協議層原生能力。
其兼容 EVM 的技術棧降低了開發者與項目方的遷移門檻,而爲 Meme 資產設計的專屬標準 MRC-20 則進一步支持了模因內容與資產行爲的高度耦合。這既提升了資產的表達能力,也爲 Meme 的可組合性與生態演化奠定機制基礎。
PoM 機制是 MemeCore 生態運行的核心機制,設計目標是打通 Meme 的傳播行爲、資產價值與社區參與三者之間的激勵路徑。在 PoM 模式中,創作者、持有者與驗證者不再被割裂,而是協同構建 Meme 幣從文化認同走向網路權益的轉化機制。
PoM Staking:以行爲驅動權益的共識機制
在 MemeCore 網路中,PoM Staking 是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激勵環節。用戶不僅可以質押平台原生代幣 M,也可以質押生態中獲得 PoM 批準的 MRC-20 Meme 幣。這一設計大幅拓展了 Staking 的參與邊界,使各類 Meme 項目及其社區均可通過代幣質押與驗證人互動,參與區塊生成與網路治理。
對於持有者而言,PoM Staking 提供了 Delegation 模式。即:持有某個 PoM 批準 Meme 幣的用戶,可以將其代幣委托給特定驗證人,進而按比例分享該驗證人所獲得的出塊獎勵。這意味着,項目擁有者或社區參與者越積極,投票權越集中於某些節點,其驗證人就擁有更高的出塊概率與網路話語權,進而實現「內容傳播—節點賦能—價值激勵」的完整閉環。
PoM 接入並非永久有效。若某個 Meme 幣在傳播力、社區活躍度、貢獻指標等方面不再符合 MemeCore 的最低標準,其 PoM 資格可被動態撤除。這種動態機制保證了網路對激勵資源的合理配置,也維持了生態活力。
Meme Vault:爲每個 Meme 項目提供內生激勵池
在 MemeCore 主網上,每一個通過 MRC-20 標準發行的 Meme 幣,都自動生成一個 Meme Vault。傳統 Meme 項目普遍在初始融資後逐漸熄火,難以延續敘事、組織社區或再激發內容產出。MemeCore 試圖打破這一行業宿命,爲每一個有潛力的 Meme 項目預留增長緩衝區。
Meme Vault 所承載的資源,主要用於激勵內容生產者、活躍社區運營與推動生態交互行爲。例如當某個項目上線後其社區持續貢獻文化內容、推動 Meme 熱度擴散,該項目的 Meme Vault 就會按預設分配比例釋放資源回饋創作者或核心參與者。
這使得項目不再依賴空投或投機型炒作維持關注,而是圍繞 Vault 所釋放的中長期激勵邏輯,構建一種「內容即資產,參與即分潤」的生態運轉模型。
Viral Grants Reserve:面向 Meme 2.0 項目的週期性共創支持
在 MemeCore 網路的每一個 Epoch 中,驗證人出塊獎勵的 10% 被自動分配至 Viral Grants Reserve。這部分資源專門用於支持 Meme 2.0 項目的創作活動、二次傳播及社區協同。相較於 Meme Vault 的項目專屬性質,Viral Grants 以更開放方式面向整個網路中的優秀 Meme 項目及個人創作者。
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項目都有資格獲取 Grants。MemeCore 設置了一套專門的「Meme 2.0 標準」,作爲判斷某個項目是否具備可持續文化輸出與傳播潛力的依據。只有滿足該標準的 Meme 項目,才有資格申請週期性 Grants 分配。這一門檻設定,意在將公共激勵資源聚焦於真正具備影響力與創作活力的內容來源。
未來,標準細則將在社區治理下逐步公開,並由社區投票機制引導資源分發路徑。
在鏈上標準方面,MemeCore 爲 Meme 類資產量身打造了 MRC-20 標準,與 ERC-20 保持兼容的同時,擴展了與 PoM 體系的深度融合能力。每一個 MRC-20 資產都可以原生集成 Vault 綁定、傳播軌跡追蹤、社區治理入口,提升了 Meme 項目的可治理性與生態歸屬感。
而 M 代幣作爲 MemeCore 生態的價值錨點,承擔着多重職能:
這種基於文化行爲激勵的價值系統,賦予了 M 區別於傳統功能幣的文化流通屬性。
PoM 機制與 Meme 2.0 理念之間的互動,本質上是對「Meme 幣是否可以持續存在」這一問題的回應。MemeCore 嘗試以清晰的激勵工具、參與邏輯與傳播機制,延長 Meme 幣的生命週期,提高用戶與社區之間的互動深度,並將文化輸出轉化爲參與價值。
這一嘗試並不容易。Meme 的本質是非正式的、去語境的、甚至是去權威的,而機制的建立往往要求規則、度量、邊界。這種內在張力決定了 PoM 的實踐效果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社區對於激勵工具的接受度,以及是否有足夠豐富、具創意的內容生產力作爲支撐。
此外,PoM 機制的推出尚處於早期階段,其長期效果還需要市場驗證。但可以明確的是,它首次爲 Meme 幣提出了一個可持續性運作的試驗方向。
在 Web3 邁向大衆敘事的過程中,文化與資產之間的界限正在模糊。長期以來,加密市場中的 Meme 資產被視爲投機泡沫的象徵。然而,如果從文化參與和激勵的角度重新理解 Meme,它本質上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共識生成形式。當這種共識能夠以清晰的方式被度量、被激勵、被分享,它就有可能脫離過去那種「炒完即棄」的命運,成爲一種具有生命力的網路文化資本。
MemeCore 通過 PoM 機制所提出的正是一種使 Meme「活下去」的方法。它並不奢望 Meme 幣能變成穩定幣、DeFi 協議或基礎設施網路,但試圖讓 Meme 從「注意力的末梢」走向「文化協作的入口」。
Meme 2.0 與 PoM 所嘗試的,是將文化表達轉化爲經濟協作,將傳播行爲轉化爲激勵通道,將短期注意力轉化爲長期網路效應。它爲加密行業提出了一個新的議題:如果文化本身能產生價值,那它也理應擁有自己的區塊鏈共識與資源分配邏輯。
238k 帖子
227k 帖子
153k 帖子
80k 帖子
67k 帖子
65k 帖子
61k 帖子
59k 帖子
53k 帖子
51k 帖子
MemeCore 推出 PoM 鏈上激勵結構:Meme 幣市場邁向長期增長的拐點?
撰文:ChandlerZ,Foresight News
Meme 幣歷來是加密世界中最受關注卻又最容易被忽視的資產類型之一。一方面,它們常以極低的門檻迅速激活市場熱情,短時間內帶動交易量激增;另一方面,大多數 Meme 幣項目生命週期極短,缺乏深層治理邏輯與價值支撐,最終淪爲投機循環中的消耗品。
基於此,MemeCore 宣布推出「Proof of Meme(PoM)」機制,結合其新一代 Meme 經濟模型「Meme 2.0」願景,爲 Meme 幣生態開闢一條全新的發展路徑。區別於傳統 Meme 項目偏向投機與短線拉升的運行方式,MemeCore 的核心目標是將 Meme 轉化爲「持續性文化資本」,並通過系統化的鏈上激勵模型,驅動創作者、社區與協議三者之間形成可延展的參與網路。
Meme 幣的短週期困境:共識難留、文化難續、激勵無源
Meme 幣爆紅的邏輯歷來明確,用社區梗、表情包、熱點符號在短時間內激發市場情緒,從而獲得極高的交易動能。然而,這種機制的本質是以注意力爲燃料,在缺乏後續機制承接的情況下,熱度迅速轉化爲拋壓,社區活躍度斷崖式下滑,項目基本難以進入下一個演化階段。
更關鍵的問題在於,過去的 Meme 幣項目大多無法爲創作者、傳播者和普通持幣者提供可持續的價值參與路徑。傳播行爲與資產收益脫鉤,文化參與與社區協作缺乏正向激勵,導致大量真實內容貢獻者被邊緣化,話語權反而集中在早期屯幣者與二級市場操盤者手中。
因此,MemeCore 所試圖解決的問題並非「如何創造下一個熱點」,而是如何爲 Meme 幣生態中的行爲者提供持續動力,使其形成內容沉澱、激勵閉環與價值正循環。
Meme 2.0:將文化影響力轉化爲鏈上經濟能力
MemeCore 提出的「Meme 2.0」理念,並不是對傳統 Meme 玩法的簡單延伸,而是一次敘事和模型的雙重轉向。它將 Meme 定位爲一種具有協作性和增值能力的文化資產,而非一次性的情緒投射工具。其核心觀點是:如果 Meme 可以創造共鳴,就應該擁有激勵渠道;如果傳播有價值,就應該在鏈上被確認和獎勵。
這一理念的落地依賴於基礎設施層面的支撐。MemeCore 並非部署在第三方公鏈之上,而是獨立構建了一條具備原生激勵、資產鑄造與合約交互能力的 Layer1 網路。這一決策的背後是明確的定位:將文化內容與鏈上激勵的融合從外圍插件轉變爲協議層原生能力。
其兼容 EVM 的技術棧降低了開發者與項目方的遷移門檻,而爲 Meme 資產設計的專屬標準 MRC-20 則進一步支持了模因內容與資產行爲的高度耦合。這既提升了資產的表達能力,也爲 Meme 的可組合性與生態演化奠定機制基礎。
PoM 機制:以質押驅動參與網路,以獎勵支持文化延續
PoM 機制是 MemeCore 生態運行的核心機制,設計目標是打通 Meme 的傳播行爲、資產價值與社區參與三者之間的激勵路徑。在 PoM 模式中,創作者、持有者與驗證者不再被割裂,而是協同構建 Meme 幣從文化認同走向網路權益的轉化機制。
PoM Staking:以行爲驅動權益的共識機制
在 MemeCore 網路中,PoM Staking 是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激勵環節。用戶不僅可以質押平台原生代幣 M,也可以質押生態中獲得 PoM 批準的 MRC-20 Meme 幣。這一設計大幅拓展了 Staking 的參與邊界,使各類 Meme 項目及其社區均可通過代幣質押與驗證人互動,參與區塊生成與網路治理。
對於持有者而言,PoM Staking 提供了 Delegation 模式。即:持有某個 PoM 批準 Meme 幣的用戶,可以將其代幣委托給特定驗證人,進而按比例分享該驗證人所獲得的出塊獎勵。這意味着,項目擁有者或社區參與者越積極,投票權越集中於某些節點,其驗證人就擁有更高的出塊概率與網路話語權,進而實現「內容傳播—節點賦能—價值激勵」的完整閉環。
PoM 接入並非永久有效。若某個 Meme 幣在傳播力、社區活躍度、貢獻指標等方面不再符合 MemeCore 的最低標準,其 PoM 資格可被動態撤除。這種動態機制保證了網路對激勵資源的合理配置,也維持了生態活力。
Meme Vault:爲每個 Meme 項目提供內生激勵池
在 MemeCore 主網上,每一個通過 MRC-20 標準發行的 Meme 幣,都自動生成一個 Meme Vault。傳統 Meme 項目普遍在初始融資後逐漸熄火,難以延續敘事、組織社區或再激發內容產出。MemeCore 試圖打破這一行業宿命,爲每一個有潛力的 Meme 項目預留增長緩衝區。
Meme Vault 所承載的資源,主要用於激勵內容生產者、活躍社區運營與推動生態交互行爲。例如當某個項目上線後其社區持續貢獻文化內容、推動 Meme 熱度擴散,該項目的 Meme Vault 就會按預設分配比例釋放資源回饋創作者或核心參與者。
這使得項目不再依賴空投或投機型炒作維持關注,而是圍繞 Vault 所釋放的中長期激勵邏輯,構建一種「內容即資產,參與即分潤」的生態運轉模型。
Viral Grants Reserve:面向 Meme 2.0 項目的週期性共創支持
在 MemeCore 網路的每一個 Epoch 中,驗證人出塊獎勵的 10% 被自動分配至 Viral Grants Reserve。這部分資源專門用於支持 Meme 2.0 項目的創作活動、二次傳播及社區協同。相較於 Meme Vault 的項目專屬性質,Viral Grants 以更開放方式面向整個網路中的優秀 Meme 項目及個人創作者。
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項目都有資格獲取 Grants。MemeCore 設置了一套專門的「Meme 2.0 標準」,作爲判斷某個項目是否具備可持續文化輸出與傳播潛力的依據。只有滿足該標準的 Meme 項目,才有資格申請週期性 Grants 分配。這一門檻設定,意在將公共激勵資源聚焦於真正具備影響力與創作活力的內容來源。
未來,標準細則將在社區治理下逐步公開,並由社區投票機制引導資源分發路徑。
MRC-20 與 M 代幣經濟:Meme 的資產載體與流動橋梁
在鏈上標準方面,MemeCore 爲 Meme 類資產量身打造了 MRC-20 標準,與 ERC-20 保持兼容的同時,擴展了與 PoM 體系的深度融合能力。每一個 MRC-20 資產都可以原生集成 Vault 綁定、傳播軌跡追蹤、社區治理入口,提升了 Meme 項目的可治理性與生態歸屬感。
而 M 代幣作爲 MemeCore 生態的價值錨點,承擔着多重職能:
這種基於文化行爲激勵的價值系統,賦予了 M 區別於傳統功能幣的文化流通屬性。
從情緒炒作到文化資本,Meme 幣的升級路徑是否可行?
PoM 機制與 Meme 2.0 理念之間的互動,本質上是對「Meme 幣是否可以持續存在」這一問題的回應。MemeCore 嘗試以清晰的激勵工具、參與邏輯與傳播機制,延長 Meme 幣的生命週期,提高用戶與社區之間的互動深度,並將文化輸出轉化爲參與價值。
這一嘗試並不容易。Meme 的本質是非正式的、去語境的、甚至是去權威的,而機制的建立往往要求規則、度量、邊界。這種內在張力決定了 PoM 的實踐效果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社區對於激勵工具的接受度,以及是否有足夠豐富、具創意的內容生產力作爲支撐。
此外,PoM 機制的推出尚處於早期階段,其長期效果還需要市場驗證。但可以明確的是,它首次爲 Meme 幣提出了一個可持續性運作的試驗方向。
如果共識是貨幣的基礎,Meme 或許值得一次重新定義
在 Web3 邁向大衆敘事的過程中,文化與資產之間的界限正在模糊。長期以來,加密市場中的 Meme 資產被視爲投機泡沫的象徵。然而,如果從文化參與和激勵的角度重新理解 Meme,它本質上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共識生成形式。當這種共識能夠以清晰的方式被度量、被激勵、被分享,它就有可能脫離過去那種「炒完即棄」的命運,成爲一種具有生命力的網路文化資本。
MemeCore 通過 PoM 機制所提出的正是一種使 Meme「活下去」的方法。它並不奢望 Meme 幣能變成穩定幣、DeFi 協議或基礎設施網路,但試圖讓 Meme 從「注意力的末梢」走向「文化協作的入口」。
Meme 2.0 與 PoM 所嘗試的,是將文化表達轉化爲經濟協作,將傳播行爲轉化爲激勵通道,將短期注意力轉化爲長期網路效應。它爲加密行業提出了一個新的議題:如果文化本身能產生價值,那它也理應擁有自己的區塊鏈共識與資源分配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