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OL 項目分享活動開啓!調研 Obol (OBOL) 項目,在Gate.io動態發布您的看法觀點,瓜分 $100 OBOL!
💰️ 選取10名優質發帖用戶,每人輕鬆贏取 $10 OBOL 獎勵!
項目簡介:
Obol 致力於分布式、去中心化和民主化未來的數字基礎設施——從以太坊開始,並擴展到整個 Web3 平台。作爲 Layer 1 區塊鏈和去中心化基礎設施網路的基礎,Obol Collective 擁有全球最大的去中心化運營商生態系統。目前,全球超過 800 個去中心化運營商運行 Obol 分布式驗證器 (DV),保障主網超過 10 億的資產安全,Obol 正在賦能下一代去中心化系統。
參與方式:
1.調研$OBOL項目,發表你對項目的見解。具體可包含但不限於:
🔹 Obol 是什麼?
🔹 Obol 去中心化驗證器有何優點?
🔹 $OBOL 代幣經濟模型如何運作?
2.帶上$OBOL現貨交易連結:https://www.gate.io/trade/OBOL_USDT
3.推廣$OBOL Launchpool 質押挖礦活動,分享OBOL Launchpool 參與步驟及質押福利,質押$GT、$BTC、$OBOL 免費瓜分2,250,000 $OBOL空投獎勵,年華收益率高達168%:https://www.gate.io/launchpool/OBOL?pid=291
美國年輕人的「金融叛逆」:押注 MEME 求翻身,諷刺文化類迷因幣走紅
撰文:Nancy,PANews
近段時間,RFC、House 和 TROLL 等新興 MEME 幣迅速躥紅,這些充滿無釐頭、荒誕甚至黑色幽默的迷因文化,不僅成爲 Z 世代熱衷的投機工具,更承載着年輕人對傳統金融體系與社會規則的反叛情緒,映射出一幅獨具時代烙印的另類金融文化圖景。
Z 世代的「金融叛逆」,押注 MEME 幣求翻身
前幾日,《華盛頓郵報》一篇報道揭示了一股正在美國年輕人中悄然興起的金融潮流:越來越多 Z 世代正將 MEME 幣視爲實現「美國夢」的另類路徑。在高房價、學生債務沉重、工資增長緩慢等現實壓力下,傳統的致富途徑(如購房、儲蓄退休金)對他們而言愈發遙不可及,這種對現有金融體系的失望正在推動一場草根式的財富「叛逆」。相比傳統理財工具,這一代人更願意投身高波動性的 MEME 幣市場,哪怕只是押上幾百美元,也寄望能一夜暴富。
文章引用數據顯示,美國年輕羣體在加密貨幣領域的參與度顯著高於年長者:18 至 29 歲的男性中有 42% 參與過加密活動(投資、交易或使用),女性爲 17%;而在 50 歲以上人羣中,男性爲 11%,女性僅爲 5%。
報道通過多個真實案例勾勒出這股潮流的現實樣貌。例如,25 歲的 Yuvia Mendoza 希望成爲下一個「咆哮小貓」(Roaring Kitty),爲拯救瀕臨破產的連鎖餐廳 Hooters 而創建相關代幣,並一度用加密貨幣向服務員購買 T 恤,試圖爲代幣「賦能」。盡管最終該幣價格暴跌,她依然繼續活躍於 MEME 幣圈,轉戰其他項目,試圖從中捕捉潛在的財富爆點。
加密對沖基金 Asymmetric 創始人兼 CEO Joe McCann 對此指出,部分 Z 世代的「金融虛無主義」正在將他們推向加密世界。背負着高額學生貸款、更可能與父母同住,這一代人比前人更少考慮 401(k) 養老金儲蓄,他們寧願把幾百美元押在一枚 MEME 幣上,因爲他們覺得「別無選擇」。
在最近的 ETHDenver 大會上,27 歲的 Veronica Sutton 戴着一頂鮮紅色「讓美國再次偉大」帽子表示,今日的「美國夢」已經與過去不同。在看到父母長期負債、並覺得自己在新冠疫情期間上大學「白花錢」後,她在大四時選擇退學。「我喜歡大學,不後悔去讀,但我後悔那 2 萬美元的學貸。」
類似的情形也出現在韓國。長期面臨高房價、債務壓力與就業困難的「泥匙族」也將 MEME 視爲逆襲機會。不久前,韓國當地機構 DeSpread 和 CoinNess 針對 3108 位韓國加密投資者的調研報告顯示,2024 年加密市場回暖後,新進入韓國加密市場的投資者佔比約 33%。盡管多數韓國投資者對 DEX 並不熟悉,但 MEME 幣的投資比例已超過一半,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 CEX(中心化交易所)對這類幣種的積極上架。比如,韓國主流交易所 Bithumb 和 Upbit 等已上線了 DOGE、TRUMP、PENGU、PEPE、BONK 等熱門 MEME 幣。
如今,在社交媒體的推波助瀾以及特朗普政府放松監管之下,這種「娛樂化炒作」的投資形式持續升溫,包括特朗普本人還將在本月親自出席一場專爲持有 TRUMP MEME 幣的百萬富翁舉辦的晚宴。
從諷刺到反叛,MEME 幣的情感化金融敘事
在高速運轉的數字世界中,MEME 幣以極簡且高效的方式承載並傳遞着復雜的情緒共鳴與集體理念。在最新湧現的迷因熱潮中,多個熱門熱門 MEME 幣憑藉直擊人心的敘事迅速引發 Z 世代的情感共鳴。這些 MEME 幣不僅展現出強有力的敘事張力與高度的社區參與,更體現出美國年輕人借由加密文化對抗系統性不公、表達自我態度的文化反叛。
RFC
RFC 是由政治諷刺帳號 Retard Finder 推出,因馬斯克的高頻互動而迅速走紅。其敘事根植於互聯網迷因文化的反叛精神,鼓勵用戶通過標記@IfindRetards「舉報」愚蠢言論,以幽默的方式表達對主流敘事的質疑。帳號內容以右翼政治諷刺爲主,嘲諷移民政策、環保主義及「覺醒左派」。在某種意義上,RFC 超越了單純的金融資產,演變爲一種數字化的「文化反叛」,反對主流媒體和精英話語。
GMGN 數據顯示,在推出不到兩個月時間內,RFC 市值最高接近 1.5 億美元。
House
「1 House = 1 Housecoin」 是 Solana 上 MEME 幣 House 的標志性口號,其核心敘事聚焦於全球範圍內日益加劇的住房危機,尤其觸及當代年輕人所面臨的現實困境。高企的房價、停滯的收入增長以及日益固化的階級結構,年輕羣體普遍感受到「上車難」的沉重壓力,House 借助荒誕卻直白的敘述方式,對當前房地產市場的系統性不公發出諷刺,吸引了大量對現狀失望、渴望表達態度的年輕投資者。
GMGN 數據顯示,截至 5 月 6 日,House 市值在上線一個多月時間內最高觸及 1.2 億美元。
TROLL
TROLL 源於互聯網歷史上最具標志性的迷因之一 Trollface,是早期互聯網自由、混亂、反權威精神的象徵,由藝術家 Carlos Ramirez(網名「Whynne」)在 2008 年創作,最初出現在其名爲《Trolls》的憤怒漫畫中,用於諷刺互聯網「巨魔」行爲,成爲網路惡搞與幽默的經典符號。 TROLL 巧妙捕捉這一復古情懷,吸引了熟悉迷因歷史、熱衷互聯網亞文化的年輕用戶。
GMGN 數據顯示,截至 5 月 6 日,TROLL 市值最高接近 4200 萬美元。
neet
NEET 名字來源於「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用於描述 16-24 歲未就業、未接受教育或培訓的年輕人。在日本,這一概念被擴展,涵蓋 15-34 歲不工作、不求學、不求職的羣體,常與「宅文化」或「隱居族」(Hikikomori)相關聯。$neet 敘事核心是對傳統工作與社會規範的反叛,將這一社會現象轉化爲一種具有諷刺意味的文化符號,代表「躺平擺爛」或「啃老族」的生活態度,迎合了部分年輕人在現代經濟壓力下的心理共鳴。
GMGN 數據顯示,自 4 月底推出以來,$neet 市值最高超過 2100 萬美元。
DRA
DRA 也是聚焦於社會經濟問題的戲謔表達,其敘事圍繞着去中心化退休帳戶(Decentralized Retirement Account)展開,是對傳統養老金體系的諷刺性回應,反映了年輕一代對傳統金融體系中的退休金制度(如美國的 401K 計劃)的不信任,以及對「養老金騙局」的批判情緒。
GMGN 數據顯示,自 5 月 4 日推出以來,DRA 在市值最高超過 760 萬美元。